七月第一天娱乐圈就传出了噩耗……
知名演员刘伯勋因心梗去世,年仅41岁。圈内好友刘天佐和王茜华证实了他的死讯,并发文悲痛悼念。
刘伯勋出演过《月是故乡明》《女人当官》等多部乡土剧,塑造了非常多经典的小角色,属于那种大家叫不上名字但会觉得眼熟的演员。同时他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话剧演员。
刘伯勋的离开令所有人感到意外,他正处在事业上升期,拥有美满的家庭,没想到美好的生活在7月1日这一天戛然而止。他离开前一天还在发朋友圈炫耀自己的新买的球鞋已经到位,没想到还没能穿上这双鞋继续运动,就这样匆忙结束了生命。
更令人难过的是,刘伯勋在去世前发布的最后露面视频,当天他带着儿子和妻子和好友一起露营,场面相当热闹。他儿子还拿着饮料瓶子当成话筒给大家唱歌,满满的表演欲逗得在场人哈哈大笑,父子两人的互动让网友们看到纷纷泪目。
还有更痛心的是,刘伯勋去年11月份才迎来了二胎女儿,小宝现在才7个月,刘伯勋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平常不拍戏时便带着孩子外出游玩,给予了她满满的父爱,可是孩子还这么小父亲就不在了,如果没有这场意外,他们还是幸福地一家四口。
刘伯勋离世的消息传出后,圈内有许多明星发文悼念,著名演员王茜华更是难以抑制悲伤的心情称一切太突然,此刻所有的语言不能表达内心的痛,喊话刘伯勋:
“好兄弟,你的善良、幽默、豁达开朗,每个笑容依稀还在眼前。这些年你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还没能更好的报答,相信另一个世界你一定会继续自己热爱的事业,更好的绽放你的表演才华”。
从这些动态中不难看出,大家对刘伯勋的离开都难以接受,他还这么年轻,平常不拍戏时还经常跑步锻炼身体,没想到还是没能躲过突发疾病。在这里也希望他一路走好,希望他的家人节哀顺变。
都说生死之外再无大事,可恰恰在生死这件大事面前,我们最没有发言权,也最无能为力,我们真的算不出来疾病和明天哪一个会先来。
我国每年心梗死亡超百万
据媒体报道,刘伯勋是因为心梗突然离世的,最近几年,由心梗引发的猝死新闻越来越多,而根据资料显示,心梗越来越多的盯上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
2019年11月6日,著名老戏骨,被称为黄金配角的程思寒也是因心梗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8岁。年纪轻轻便猝然离世,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2020年8月18日大家非常熟悉的著名演员谢园也是因为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1岁。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这些例子:
2005年7月2日,以出演毛泽东闻名的演员古月因突发心肌梗死去世,享年68岁。
2005年8月18日,46岁的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因心脏病突发在家中猝死。
2006年12月20日,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因陈旧性心肌梗死,在家中猝死,享年72岁。
2007年6月23日,这些早逝的艺人名单里又多了“侯耀文”这个名字。
2012年3月8日,国家京剧院演员甄建华在长安大戏院演出京剧《春草闯堂》时,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9岁。
2013年8月1日,动听968女主播郭梦秋突发心肌梗塞不幸离世的消息,郭梦秋年仅25岁,曾参加09年快乐女声、花儿朵朵等选秀节目。
2013年02月22日,相声演员王平于当晚9点多突发心脏病在沈阳去世,年仅50岁。
四加二加一是很多中年人的家庭模式,四五十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中间有个顶梁柱,却被心梗夺去了生命,让人惋惜不已。
据央视报道,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大约100万人。有相当部分病人由于忽略心肌梗死早期症状,而耽误了抢救时间。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身体仿佛越来越脆弱,不仅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小毛病,因为心肌梗死而失去生命的人也越来越多。
心梗是一种现代人常见高发的急性心脏疾病,此病对于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虽然中老年人是这种疾病的主要发作群体,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发生心肌梗塞的几率也在逐渐的增大。
有一组数据值得警醒:
心血管疾病已占我国疾病死亡率第1位,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高达3.3亿。
在每5个成年人中,
就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
每13个心血管疾病患者中,
就有1人是心肌梗死
中年人的生活里,从来没有容易这两个字,人到中年,怕的不是衰老,而是辛苦打拼的前半生转眼成云烟,不敢病,不敢老,不敢死,不能耗,不能赌,不能输。
12个心梗征兆你知道吗
有一位著名的心脑血管疾病专家曾说过:我们总以为心梗是突发,其实不是突发。心梗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很庞大,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
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张健在临床工作20多年,做过8000多例手术。他总结出了十二个心梗容易被忽视的征兆。
在这8000多个病例中,许多在教科书上没有提到过,下面就结合真实案例一个一个开始讲,请一定牢记!
心梗预兆一:双耳突聋
案例:山东的一个公司经理老黄,中年男性,平时身体还不错,就是比较劳累,应酬也多。有一天去杭州出差,老黄突然发现双耳听不见了。双耳突聋,老黄马上取消了出差,到医院的耳鼻喉科检查,没有任何发现和好转。过了一段时间单位体检,发现了心脏的冠脉堵塞。
医生总结:很明显,双耳突聋跟心血管堵塞有直接的关系。专家介绍,很多心绞痛患者都会出现听力下降,有的双耳嗡嗡响,术后马上症状消失。所以,听力突然下降,是心绞痛的一个早期症状。
心梗预兆二:脐周疼痛
案例:那是一个初冬,老高一早出门遛弯,回来之后就开始肚子疼。开始以为是闹肚子,到洗手间蹲了很久,也没什么成果。疼痛越来越强烈,而且疼的地方很怪,是肚脐周围。老高实在扛不住了,打120到了附近医院的急诊。
急诊一看老高的年龄,50上下,肚子疼,加上天气寒冷,体温不高,高度怀疑心绞痛。很快给他做了心电图,果然显示急性下壁心梗。做了血栓抽吸之后,就在手术台上,老高的脐周疼痛消失了。
医生总结:脐周疼痛,对于心梗的高危人群,要高度怀疑心梗前兆。
心梗预兆三:脚底疼痛
案例:一个山东的老人,急性心梗发作,做了支架手术,开通了血管。术后医生问他,现在心脏舒服了,你好好想想,身体上还有什么变化,比如以前有的症状,现在没有了?老人想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有了!之前我走路老是脚底疼,走不到两根电线杆的距离,脚底就像踩了钉子一样,扎得生疼。现在没有了!
医生总结:这并不是个例,很多患者都有反映脚底疼痛。脚底针刺一样的疼痛,也是心绞痛的一个表现。这种症状虽然不多见,但是千人千面,心脏报警的途径也是千变万化。
心梗预兆四:睁不开眼睛
案例:石家庄有个中年男性,8年睁不开眼睛。四处求医找不到原因。后来医生为他检查评估之后,发现是心衰。造影检查发现心脏上的一根重要血管,前降支,堵了99%。马上手术通开。术后一小时,病人的眼睛睁开了!
医生总结:虽然目前无法考证心脏缺血和眼睛之间的关系,但是大家要留意下,如果眼睛突然看不清了,甚至睁不开了,也要关注一下自己的小心脏。
心梗预兆五:左腿酸麻胀疼
案例:一个山东的女性患者,术后三天医生照例去“探案”,问她有什么不一样了?女患者想了半天,想起来了。左腿不疼了!术前几个月,她的左腿一直酸麻胀疼,针灸拔罐都没什么用。直到体检发现心血管堵塞,做了手术。术后腿居然不疼了!
医生总结:左腿酸胀这个症状,可能也是心梗预兆。所以左腿的酸麻胀痛,对于高危人群,要高度怀疑心血管问题。
心梗预兆六:胸口被胶带缠绕
案例:一个房地产老板,总觉得胸口像是缠了一圈透明胶带。说不上来的束缚感,一直查不出问题。后来,确定他是心肌缺血之后,针对心血管做进一步检查,果然是心血管堵塞。而在治疗之后,奇怪的症状消失了。
医生总结:胸口感觉被胶带缠绕,或有一种被束缚感,要当心是心梗的预兆。
心梗预兆七:牙痛
案例:长春的一个患者,经常发作性左下颌牙痛。在口腔科查过多次没有问题。后来诊断心肌缺血,做了手术打通了血管,从此之后牙痛消失。
医生总结:牙痛,尤其是牙痛的部位确实存在牙病,特别容易误诊漏诊。所以,高危人群牙痛,先要排除心肌缺血的问题。
心梗预兆八:头晕
案例:内蒙一个公务员,头晕多年。颅内造影,CT,磁共振等各种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后来做了冠脉的介入治疗。没想到术后头晕症状很快缓解并消失。
医生总结:高危人群经常头晕,或长期头晕,要小心是心梗的征兆。
心梗预兆九:肩胛骨疼
案例:一个女性患者,总说她的肩胛骨好像漏风一样,丝丝地疼痛。开始以为是类风湿之类的问题,但是机缘巧合检查了心血管,发现还是心血管问题。经过治疗之后,不疼了。
医生总结:高危人群伴有肩胛骨疼痛的要注意,这可能是心梗的征兆。
心梗预兆十:左上肢无力
案例:北京的一个中年男性孙先生,总感觉左上肢无力,并伴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活动按摩没有任何效果。后来经过检查,基本确定他的左侧上肢酸麻胀痛,就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在狭窄处做了一枚支架后,左上肢无力的症状马上消失了。
医生总结:左上肢无力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很多患者表现就是左侧肩胛骨和左上肢的难受,酸胀,有的使不上力气,检查发现是心肌缺血。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改善之后,症状很快消失。
心梗预兆十一:头疼
案例:山东一位老年女性。后脑勺疼,活动走路就会头疼。围绕头疼和血压做了很多检查治疗,没有发现问题。偶然机会检查心血管,发现右冠出现严重狭窄而且钙化。处理之后,头痛消失了。走远走急走快,头也不疼了。
医生总结:高危人群伴有头疼的要注意了,这可能是心梗的征兆。
心梗预兆十二:突然变懒、乏力
医生总结:这个症状在高龄老人当中比较常见。没有其它不适,唯一的感觉就是乏力,嗜睡,不想动,犯懒,这时候要高度警惕心肌缺血问题。
如果自己是高危人群,出现了以上奇怪的症状,脑子里一定要多根弦儿,是不是心脏的问题?这样可以及早发现心肌缺血的问题,及早采取措施,能够避免病情再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保持健康 备好保险
生老病死,人生无常,人生风险不是我们想回避就能回避的,人生风险一旦发生,将有可能带给我们不愿承担或无法承担的财务损失,所以人们愿意以极小的付出,去转移人生风险带来的高额财务损失!这是保险转移风险的金融(财务)杠杆原理!也是很多人选择保险的理由!
保险作为金融工具是中性的。我们每年只需用小量的每年保险交费“撬动了“大额的保险保额,也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大额金钱来应对疾病和意外风险。
所以,朋友们,不要羡慕他人有多少钱,从现在做起,努力赚钱,并且给自己一份保障,只有拥有保障以后才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才能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带来安全感。
人这一辈子,非得经历一次生死,才能明白生命何其重要,非得生了一场大病,才能懂得活着究竟多好,希望我们都能早点领悟生命的珍贵!往后余生,健健康康的活,从今以后,平平安安的过!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