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世界杯马上就要到了,小伙伴们又可以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欣赏精彩的足球比赛了,这期间啤酒肯定是少不了的必备饮料,估计世界杯期间销量肯定要上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当月啤酒销量环比增长超过500%,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10倍。据最新数据,2018年1-3月,国内啤酒产量累计同比增1.3%,达2014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从近几年的啤酒产量看,自2014年起,中国啤酒产量呈逐年下滑的态势。2017年中国啤酒产量为4401.5万千升,同比下滑0.7%;预计2018年中国啤酒产量下滑至4307.7万千升。特别是近年来,青岛啤酒一直不断冲击1000万升的“天花板”,一直未能如愿,今年能否借助世界杯,再往上冲量呢?期待青岛啤酒能有好的成绩。下图是近年国内啤酒产量走势图。
当然还要话归正题,谈谈我们经常喝到的啤酒,大家知道啤酒发酵工艺的分类吗,哪类啤酒是小众啤酒,即精酿啤酒,那类是大批量的工业啤酒。其实,啤酒的世界,按酵母分为两大阵营:艾尔(Ale)和拉格(Lager)(转载渔人精酿)。
艾尔(Ale)是指上发酵啤酒,发酵时酵母漂浮在酒液上层。发酵温度较高,达到20摄氏度左右,因此发酵时间短,具有丰富的香气和醇厚、变化的口感。艾尔是传统的发酵工艺,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各地发展出极具特点的不同类型。高端啤酒以艾尔类型为主,世界排名前列的啤酒中(top beers in the world 2015 from ratebeer),大多数都是艾尔。另外,艾尔工艺相对简单,更加适合家庭自酿,因此成为近30年来精酿啤酒发展大潮中的先锋。
拉格(Lager)是指下发酵啤酒,发酵时酵母沉降到酒液底部,温度低(10摄氏度以下),所以需要更长的发酵时间(拉格Lager,在德语中就是“低温窖藏”的意思)。拉格啤酒口味清爽,酒体清澈,种类较少,口感差别小。这种啤酒起源于巴伐利亚的僧侣们为了避免夏日高温对酿酒产生不良的影响,而把啤酒放入清凉的地窖或是岩洞之中的方法,却最终改变了世界啤酒的格局。因为低温下酵母的活动比较可控,啤酒的品质稳定,所以拉格更适合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随着制冷设备的出现,这种啤酒更是席卷了全球。今天,我们喝到的啤酒,90%都是拉格啤酒。
我们常见的啤酒品牌,无论国产的青岛、燕京、雪花,还是进口的喜力、百威、嘉士伯,在风格上都属于“美式工业拉格啤酒”这一类。这种风格源自于捷克的Pilsner风格,使用大米、玉米等更经济的作物代替大麦芽降低成本。另外,通过过滤和消毒的手段极大地延长了啤酒的保质期,方便长途运输。工业化的手段降低了成本,让更多的人能喝到啤酒的同时,也降低了啤酒的品质和风味。30年前逐渐兴起的精酿啤酒运动,正是人们追求品质、追求创新、拒绝工业化平庸的回归。今天,我们要说说青岛啤酒和琅琊台集团青琅精酿啤酒。从产量看,青岛啤酒当之无愧为国内行业龙头,在青岛无人能撼动其龙头老大的位置。但在青岛并不是青啤一家生产企业,其实在青岛还有两三家啤酒生产企业,比如青特啤酒,位于崂山区,负责人是一位女企业家,其主要产品估计也是采取拉格工艺,大批量生产。另外一家企业是近年刚刚起步的青琅精酿。它的母体是青岛琅琊台集团,一家主要生产白酒的企业。
但琅琊台生产的啤酒,产量非常小。主要是看准了消费升级机遇,以及青岛啤酒节在青西新区举办的商机。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居民持续消费升级,小批量生产精酿啤酒。但青琅精酿啤酒从一起步就开始在市场定位上,采取了错位发展的战略,根据居民个性化升级需求和定制特点,采取艾尔工艺,专注生产精酿啤酒,位于青岛啤酒节主会场,啤酒节期间十分火爆,口感也非常不错,网上订货也比较火。
竞争无处不在,找准市场定位,才能错开红海竞争,打出一片蓝海的市场空间。期待,各大啤酒商用好世界杯商机,推动啤酒产量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