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展示30年来福州的幸福成就,福州新闻网联合全市各区县、部门、国企,联合推出《“创造幸福”融媒体数字特刊》 。
今天请看鼓楼特刊
《创造幸福 首善鼓楼》1991年,即将“一拆了之”的林觉民故居被完整保留下来,古厝修缮工程悄然启动;
1995年,一副“昔日纸褙军门前,今日文明一枝花”的对联,激励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断创新;
1999年,福州软件园在全国第一次互联网浪潮中破壳而出,福州软件信息产业起飞;
……
俯瞰三坊七巷。林双伟 摄
时间,铭记发展的足迹;实践,刻录奋斗的功勋。鼓楼作为省市的“心脏区”“开封府的开封府”,在福州实施“3820”战略工程的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福建工作期间,多次深入鼓楼调研考察,为省会城市核心区的发展勾画了一幅宏伟蓝图。
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实践
一系列前瞻性的创新理念
穿越世纪、历久弥新
在鼓楼汇聚成现代化国际城市
“最美窗口”的靓丽风景
镇海楼。包华 摄
探索产业升级之路“早在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亲自绘制了数字福建蓝图。福建,成为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鼓楼被确定为“数字福建”重点项目建设示范区,开启区县一级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大幕。
在习近平总书记
亲自关怀下诞生的福州软件园内
12家企业分别担当数字基建、
数字政府、数字行业、数字社会
等四大类项目的先行实践
二十余载耕耘奋进
草木葱茏的五凤山麓蝶
变为一座千企汇聚的“千亿数谷”
福州软件园正打响
“中国行业数字技术应用第一园”品牌
福州软件园打造中国数谷。
拉长时间轴,回望30年来
鼓楼经济发展和产业迭代升级
不断向“新”而行——
东街口作为福州最早的商业中心之一,从传统商业中心升级为全省首个立体商圈,年销售额近百亿元;以五四路为纵轴的“丰”字经济核心区,全面打造星级楼宇标杆,税收超亿元楼宇达26栋;科创走廊、朱紫坊基金港、福州法务区、华润万象城等新兴优质载体亮点纷呈,为七大产业链发展启动新引擎。
新产业新业态集聚发展,不断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2021年,鼓楼地区生产总值(GDP)达2362亿元(全省第二、全市第一),人均GDP达35万元(全省第一);数字经济占比达62.5%,打造“全省数字经济第一区”;市级总部企业达35家,居全市首位;上百家平台企业繁荣发展平台经济,第三产业占比超80%。
回答“三个如何”之问“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
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渠道更畅通一些?
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
对社区治理提出的殷切嘱托
“社区虽小,连着千家万户。1991年、1995年,在福州工作的习近平两度来到军门,留下“昔日纸褙军门前,今日文明一枝花”的对联,褒扬社区以党建创新推动社会管理的好做法。2014年11月,当他第三次走进军门社区时,作出“三个如何”的重要指示。
林丹陪伴军门社区午托的小朋友。池远 摄
此后
“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
深化拓展为“13335”军门社区工作法
被民政部列为
优秀社区工作法1号方案
在全国推广
林丹传授社区工作经验。池远 摄
不只在军门社区
“三个如何”之问
为鼓楼全面开启幸福生活
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指南
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机制
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2003年1月,鼓楼在全国率先建立便民呼叫中心12345,2006年升级为“福州12345”,并于2012年向全省推广。2019年8月,鼓楼依托“鼓楼智脑”平台,在全国率先建立“一线呼叫、一线报到、一线处置”机制,形成多方联动攥指成拳的治理格局。西湖公园。林双伟 摄
创新“家门口”民生实事
打造“家在鼓楼”幸福品牌
“聚力增进民生福祉,鼓楼在全省率先推出集团化办学助力“学有优教”,成为全国首个实现“长者食堂+学堂”所有社区全覆盖的县区,托起“老有颐养”;聚力提升城市品质,2021年完成131个老旧小区改造,成立“家在鼓楼”小区事务服务中心,实现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水部街道长者食堂。池远 摄
守护千年古城之脉““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去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令三坊七巷沸腾了。
三坊七巷街头文化艺术节。池远 摄
位于鼓楼的三坊七巷
是中国都市为数不多的
“里坊制度活化石”
“本月,鼓嘟嘟寻“福”季——2022年“最美窗口”闽都福文化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首站在此举行。鼓楼少年们认真聆听这样一段故事:当年,正是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的重视和推动下,三坊七巷得以免遭破坏,林觉民故居等一大批历史文物古迹保留至今……三坊七巷。叶义斌 摄
作为闽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鼓楼怀着对古建筑、老宅子、
老街区的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彰显“三山两塔一街区”古城格局,屏山公园、于山风景名胜公园、乌山历史风貌区相继进行保护修复和提升改造,配合推进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申报世界遗产;
乌山罗浮岭景区。陈暖 摄
冶山历史风貌区重现2200多年建城史,冶山春秋园全面展示汉、唐、宋、元、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文化风貌,中山路等周边传统老街巷串联古城肌理,鳌峰坊以“书院文化”为主题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冶山春秋园。池远 摄
放大“后世遗”效应,深化全国首推的四级“古厝长制”,建成福州古厝展示馆、古厝保护数字化系统平台。鼓楼现有350个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26个点,还拥有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延续闽都历史文化的“根”与“魂”。
释放生态山水之福““福州是有福之州,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去年3月24日,在福山郊野公园福榕园,习近平总书记兴致盎然。郊野公园绿意浓。叶义斌 摄
登上观景平台,榕城风光尽收眼底。习近平总书记忆起当年推动实施西湖清淤工程,用“七溜八溜,不离福州”的俗语,表达对这座宜居之城的赞赏。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鼓楼接续奋斗
以山水城市建设造福于民
按“三山四轴三十六园”建设的福山郊野公园串起湖光山色,与福州软件园、大型住宅区交错相邻,去年完成的智慧化升级更是将“福”文化深植于山水文脉中;依山势起伏建设的福道(金牛山森林步道),在全国首创钢架镂空设计,实现市中心景观与山野闲趣相融合。
福山郊野公园。林双伟 摄
当西湖再现朱熹笔下“湖光尽处天容阔”的美景,鼓楼还完成21条内河水系综合治理,全面消除黑臭并转入长效管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创新建立“河湖警长制”,组建民间河长队伍,让“水清、河畅、路通、景美”常驻。
温泉公园。叶义斌 摄
如今,鼓楼区以山为骨建成60多公里山体步道、以水为脉建成60公里滨河绿道,做到在中心城区也能“看山望水忆乡愁”。正在加速的乌山防空洞沉浸式演出一台戏、特色水街、“温泉一条街”等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擦亮“福山福道福水福文化”品牌。
鼓楼
沧海弄潮勇当先锋
“最美窗口”风景正好
宏伟蓝图催人进,千钧重任再扬帆
未来,再放异彩!
点击下图,进入“创造幸福——‘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专题报道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彭辉
编辑 杨玉娟
审核 申哲
监制 王新 黄而海
为鼓楼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