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4-30 现已经收录1050条最新资讯!
奇趣事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奇趣事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奇趣事 > 正文

“虎纠”,本命年快乐

作者:aqi 来源: 日期:2025-4-30 人气:17 评论:0
如果一座城市也有属相,福州,会是什么?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一口虾油味十足的福州方言,分不清“Fu”“Hu”的普通话……这一切,其实早已给出了答案——福州是一座属虎的城市

为何属虎?

除了城市名字自带“虎”,福山福水福道福汤福茶……福州人每天都在过“虎(福)瘾”;林则徐、严复、沈葆桢、王荷波……福州乃虎性之城,“虎”才辈出;2020年,福州GDP如虎添“亿”,2021年更上一层楼!

……

福州人能找到无数理由,告诉你这是一座属虎的福城。

楠静杰_LN.X/摄”地洞天福州,虎性之城

“虎者,百兽之长也”,“虎城”福州,也流传着帝王基因。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汉封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福州自此成为闽越国的都城,这也是福建历史上首座王城。如今,闹市中的冶山被人们誉为“闽都之根”。

冶山春秋园 石美祥/摄

宋末、明末时,福州还曾两度成为临时国都南宋益王赵昰以福州为行都称帝,改年号景炎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小的皇帝行宫——泰山宫,在这片福地矗立了八百年。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都称帝,改元隆武

距福州市区约5公里的新店古城,战国时代的城墙揭秘了福州的建城史可能从2200多年推进到2400年。福州第一城,在这里重溯古今。

新店古城遗址公园 叶义斌/摄

还有福州人耳熟能详的三坊七巷烟台山外国领事馆建筑马尾船政等,半部中国近代史镌刻其中……

三坊七巷 王珍/摄

自古以来,福州始终为福建的中心城市,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六次扩城”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如今,福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强省会战略国家级都市圈“双buff”加持下,正以“虎”突猛进之态,一路高歌向前。是谓虎性之城 ,“虎”才辈出。福州是产生进士(4100多人)最多的地区,同时也是状元(31人)和“两院”院士最多的地区之一。

濂江书院所在的林浦村,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

林双伟/摄

回溯历史,“珠算鼻祖”柯尚迁笔耕不辍,耗时8年写出我国历史上早期最适用的珠算书《数学通轨》;“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不卑不亢,虎门销烟拯救苍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为近代中国人才培养和思想启蒙作出重要贡献;“棋圣吴清源翻开了围棋史上崭新的一页……

还有林徽因冰心庐隐沈鹊应……一批批才女,书写“巾帼不让须眉”。

虎性之城 ,“虎”力全开。在福州的马尾,有着世界级举重基地(马江基地),这里走出了世界冠军李发彬李雯雯石智勇张湘祥林清峰邓薇……

马尾罗星塔 林书/摄

“虎”气盈门福州,步步是福

在福州,跨出家门,便一步迈入森林,尽显绿色之福

榕荫,福荫。置身榕城,榕树应接不暇。但你可知,2000多年前,榕树就在闽都扎根壮大。现在我们看到的榕树,或是千年之前的子子孙孙。其中,古榕名榕不少于千株(含未普查存档),有的还被列入世界园艺史呢!

宋丞相、福建乡亲李纲赞之“垂一方之美荫,来万里之清风”。冰心感叹:“故乡的‘绿’,最使我倾倒!……”千百年来,榕城人世代生活繁衍在榕荫、福荫之中。

郑帅/摄

福道,福到。这条全长约19公里的“空中飘带”,满载荣誉,缠绕着福州人茶余饭后的念想。

西湖,惜福。从重要的水利设施晋升成赏花圣地,湖中摇曳的游船,陪伴一代又一代的“虎纠”人成长。

福山郊野公园,一步一福。随处可见以“福”命名的景点,福源、红福桥、福榕园、藏福洞……更有福州迄今最大的“福”字摩崖石刻。陈建国/摄

三江口生态公园,满园“福文化”。十大网红景点,成就福州最美滨江景观带……

二环线上三角梅,鸿运当头;石厝教堂的银杏,金玉满堂;林阳寺的梅花,花开富贵;朱紫坊的蓝花楹,紫气东来;工业路的羊蹄甲,万紫千红……千园之城,步步是福。

蒋文洁/摄

杨世勇/摄

福州,还是一座“会呼吸”的城市。清新的空气质量,长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三。

早在西晋,中国风水学鼻祖郭璞就给“福州,乃福佑天来之都”发了许可证。据宋代《淳熙三山志》载,西晋严高在此筹建“晋子城”,曾画下福州的山川形势,向当时的著名学者郭璞请教选址事宜,“璞指越王山南小阜曰:‘是宜城’……于是迁焉”。

对湖路盛开的蓝花楹 陈暖/摄

绿,在福州是一种幸福感。其征服了古人,也在现代摘得一个个响亮亮的称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中国十大大美之城、中国宜居宜业的城市……

“虎”星高照福州,福寿齐天

福州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地势从北往南由高而低,如同一面打开的折扇。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城中心,三山两塔,“三生万物”;城外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右旗左鼓,全闽二绝”。福州的山虽不及巴蜀之地高峻,但泉石清趣间,另有一番精致。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抒情感怀的心头好。由此,福州的制高点上,留下了不少的“福气”之章。

在福州的众多山峦中,鼓山摩崖石刻最为知名,保留了北宋以来包括蔡襄、李纲、朱熹、赵汝愚在内的历代名士登临题咏的数百题刻,同样也是“福”字博物馆。“福”“福寿”“福联”……

是谓“有福之州”,关于“福”的石刻,应有尽有。

鼓山灵源洞摩崖石刻 王晓/摄

值得一提的是,朱熹在乌山和鼓山所题的“福”“寿”二字,并称为“福寿齐天”前者位于乌山原先的福字坪(双峰梦下),后者在鼓山喝水岩。

大家时常打趣地说,“咱上头有人”。咱福州人吧,“咱上头有福”。如果说一座城市有金钟罩铁布衫,那福州的金钟罩一定刻着百福千福万福亿福……

乌塔白塔 陈建国/摄

乌山于山屏山冶山鼓山烟台山旗山五虎山……山地亦是根,亦可赏,亦是福州人的健康之福。爬爬山、健步、吟花咏柳,福州人的日常。

鼓岭日出 陈奇/摄“虎”如东海福州,福水福船

“镇镇”,这是福州人对镇海楼的爱称。楼如其名,便可知福州与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福州是一座水城,江河湖海泉,一样不缺。福州连江西湖公园 张春辉/摄

大约5000年前,有一群古人类住在今福州城区西北昙石山海边,留下了陶器、石器、贝丘和遗骨。随着考古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福建海洋文化从这里开始。

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东汉时期,福州港已是中国直达越南的最古老航路之一;唐代,福州和泉州都是国际贸易港宋代,福州还成为了全国造船业中心,福州造的船称为“福船”;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每一次远航都离不开福州……供图:杨东汉

浪涛拍岸,风帆鼓动。船政文化是福州近代史的另一张“名片”。

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第一支近代海军、第一艘铁甲战舰、第一架水上飞机……无数个“中国第一”都在这里诞生,中国人的强国梦在此开始。

时间弹指之间,如今的福州城,“两江四岸”现代建筑鳞次栉比,大小公园、滨江步行街花红草绿点缀其中,时常还有灯光秀、无人机秀客串“氛围组”

郑帅/摄

摊开福州的内河版图,156条河道星罗网布泛舟河上,碧波荡漾,尽显一派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华丽景象。

上下杭的三捷河 台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非福人不能来福地,有龙脉才有温泉”。泡在温泉里的福州,处处氤氲着热腾腾的“福气”。福州温泉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堪称温泉古都。随意寻一处泡汤,身心俱泰、福寿延年。

老福州人总爱说:“没有温泉的生活,不是福州人的生活。”被温泉泡大的福州人,热烈与温柔并存,他们都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希望福州的温泉之福能让世界共享。

宫正/摄

聪慧爱吃的福州人,利用这片“福水”,烹制了许许多多享誉中外的“汤汤水水”。

如这一盅“福”(佛)跳墙。天上飞的,地面跑的,海里游的……荟萃山珍海味,加以精细煨制,浓缩成福州人舌尖上的“福寿全”

又如这一颗接地气的“小白球”,鲜鱼包精肉,是福州人欢度佳节的必备品。一颗鱼丸,团团圆圆,在一起就是福

再如这一团“飞燕”,肉皮包肉皮,名为太平燕,寓意平平安安

……

佛跳墙

鱼丸

肉燕

福州的“福”,更少不了这盏“福茶”——茉莉花茶。花香鲜灵,极尽悠长,余福绵绵。公园里古厝里,装修各异的大众茶馆,可听评话可享福州小吃,好不自在。真了不得!这座城市还自带“福香”!

茉莉花田 图片来源:春伦集团茉莉花造型的海峡文化艺术中心 杨婀娜/百“虎”骈臻福州,虎名甚多

放眼全国,省会城市名称能与“虎”字挂钩的,还有谁吗?与“虎”有关的山地、村落、街道,在福州也有很多。

五虎山“龙虎”呈祥。“小虎”“大虎”“白面虎”“岐尾虎”“尾虎顶”(又俗称“回头虎”),五个主峰巍然耸立,势如五虎雄踞。跋山远登,望至龙祥岛,二者遥相呼应。

五虎山 任奇志/摄

虎东山,卧虎藏龙。虎东山像一只猛虎,仰天长啸,傲然挺立于闽东南沿海的连江县苔菉镇。盘山公路在苍翠的山间蜿蜒,恰似一条巨龙将山海相连。

此外,老虎山、高地虎、虎稠隔壁、虎龙山、虎东境……这些山地都与“虎”密不可分。

五虎礁,五虎守福。滚滚闽江潮,在其入海之处,雄峙着一丛峥嵘怪礁,如同五只咆哮猛虎固守城池,也守护着来往的船只。

五虎礁 芮昆仑/摄

五虎山脚下还有一个半山区村落——虎山村。在晋安区宦溪镇的层层山峦中,还有着一座降虎村,是北峰山区最古老的村子。永泰的虎尾厝、落岭虎、虎架石,福清的虎北厝……单看名字,你都能被这些“虎”晕了头。

降虎村 林双伟/摄

市中心里,虎节路虎婆宫,前者是古时新旧城移建的历史见证,后者供奉的虎婆有保境安民的传说……

福州,真是一座福福福福福虎福福福福福福的城市。

陈暖/摄

在这个12年一遇的

福州“本命年”

福州人也一定会

虎虎生风、虎力全开!

2022!

“虎纠”人,虎起来!

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本文照片均获摄影师授权,未经允许,请勿二次转载

编辑 林施烁

设计 杨扬 马沄钦

审核 申哲

监制 黎伦俊 范雄

    标签:
    评论信息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