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
凌晨五点刚过,抢二加床的呼吸机高级别报警声再次响起,中心监护屏幕右下角那块属于这位90多岁全心衰老奶奶的生命体征的小方格底色由黑转蓝并且开始频繁闪烁,突然增快的心率和呼吸频率,直线下降的氧饱和度,一宿十几个小时的救治换来的好转是暂时的,短暂的平静之后需要我们继续竭力维持!
而这边叮叮咚报警声交错的同时,从急诊大厅方向却传来了救护车短促沉闷的警笛声,应声匆匆而入的平车上倚着的老人已然奄奄一息,呼吸不规则,神志淡漠,面色苍白,皮肤潮汗…这样一个危重病人进入视线的几秒钟里,通宵达旦的疲惫一扫而光,“心衰?呼衰?病因会是什么?…”脑海里蹦出一连串问题的同时,应对措施已经脱口而出:“简易呼吸器先捏一下氧合撑起来”“准备呼吸机,得插管了”“注意心率,血气,先查动脉血气”“120的老师,这是什么情况?”“家属在哪”……急而不慌,忙而不乱,这是抢救室的第18个病重患者,当然,接着又是一片“奔命”的忙碌。
待新入抢救室的患者们情况好转、其他十几个病重患者也逐一床旁查看、分析病情、调整医嘱、安排去向、完成白班交接等等大部分事务将近结束,上午十点已过,抢救室门外已经站满了等候许久的家属们,那份至亲病重带来的牵挂和忧伤,需要我们第一时间带来好消息,或是用专业的、科学的解释予以安慰和回应。医生和家属,此时此刻如战友一般,更多的是彼此鼓励和互相支持着。
这里,出血、昏厥,乃至死亡往往不期而至;
这里,不眠不休,实打实的通宵抢救还不止,经常成为各种交锋的第一现场;
这里,纷杂的声响不止烘托着紧张急促的氛围,同样警醒着我,自始至终、每一分钟都要保持思路清晰、头脑冷静。
节日,急诊工作依旧。
走出急诊科,下班时间已是正午,过去的将近二十个小时的夜班同样是每一天每一位急诊医护的日常,每个节日都是劳动节,偶尔甚至有“过劫”的疲累无力感,坚持在岗位上的每一个我们都深深明白,正如捱过几日阴霾,今天,终于阳光明媚,秋风可以更加舒适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