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4-30 现已经收录301条最新资讯!
奇趣事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奇趣事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奇趣事 > 正文

稻草编出萌萌哒的龙,这个村男女老少齐出动,只为看一眼沾福

作者:aqi 来源: 日期:2025-4-30 人气:14 评论:0

芙蓉灯会前身为芙蓉庙会,始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每年的元宵节前后芙蓉村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一大清早,村民们都聚集在了李本发家里,龙灯将在他家里起灯。选择在谁家里起灯有很大的讲究,这家人必须在村里有一定威信,或者是对村里有较大贡献,起灯的重要仪式在李本发家里举行,表明全体村民对这一家人的认可和祝福。起灯之后也就表明为期一整天的龙灯会活动正式开始了。

两条布龙主要由年轻后生舞练,一条凤凰灯由女性舞练,寓意龙凤呈祥。龙灯队伍在民间乐师的护送下,一边舞一边在村中穿行,进到各家各户,点头三下,致意祝福。男女老少,浩浩汤汤簇拥着龙灯向各家各户拜年。

油菜花刚刚开放,像是在给节日增添更加浓厚的氛围。龙灯在田间小道上穿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每到一户,村民们都要鸣炮欢迎,有的还要包上红包,祈求神灵的护佑。灯会的负责人会把事先准备好的写有祝福话语的纸条递到户主手里,表达真诚的祝福。

侯奶奶知道龙灯队伍要来,一大早就站在门口等候,今天她收到了一张“身体健康“的纸条,这也是全村人民对她的祝福。

一条布龙大概由八九个年轻小伙舞练,每行至开阔地带,都要进行比赛,看看哪支队伍更有默契,配合更好,体力更强。

当然,巾帼不让须眉,女同胞们毫不示弱,也要尝试着操练男士们舞练的布龙。2016年安仁县芙蓉灯会入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灯会负责人李本坤告诉我们,这几年芙蓉龙灯会不断推陈出新,正在村里穿行的布龙和凤凰龙灯是三年前才添置的。而真正的“龙”和“灯”要到晚上才能看得到。

芙蓉村里的福主庙,供奉的是一位叫“上蓝王”的神灵。相传明朝洪武年间,一位封号为“上蓝王”的钦差巡视安仁,路过芙蓉村时,见这里旱情严重,于是为当地百姓求雨祈福,没想到当晚就下起了大雨。那一年,芙蓉村不仅没再遭灾,还获得大丰收。村民们认为“上蓝王”是神灵下凡,从那以后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活动纪念他。

几位老人正在福主庙前编织草龙,他们将草龙比作“上蓝王”。“因为稻草代表着丰收,我们用稻草来编织草龙,上面再写个王字,就相当于这是蓝王的化身”,灯会负责人李本坤告诉我们。编草龙是一项要求较高的手艺活,需选用韧性较强的稻草,一节一节紧密连接,丝毫不能马虎。而现在村里许多的年轻人已经不会编织。

一边编织还要一边修剪,使草龙看起来尽量美观。每一个动作他们都小心翼翼,诚意满满,因为这是对龙的敬畏,也是对“上蓝王”的敬畏。

一条草龙编到四米左右的长度就差不多了,几个人合作要花上两个小时。再画上嘴巴、牙齿,插上舌头、龙角,再用三根竹棍支撑,一条草龙就算完全扎好。将其放置庙中,待到晚上再来请出。不过,怎么看这条草龙都有点“萌萌哒”。

而在另一边,李爷爷正在用篾片做灯笼。李爷爷是村里做灯笼的好手,尽管已经八十二岁,但每到灯会这几天,他都要做些灯笼送给村里的小孩。“年纪大了,手脚没以前灵活了,以前一天能做七八个灯笼,现在一天就只能做两个了”。看得出来,李爷爷很享受这个奉献的过程。

灯笼编好之后用红纸糊上,再写上“平安”“吉祥”等美好字眼,才算完工。李爷爷编的灯笼十分抢手,刚写上的字,墨汁还没干,就被几个小孩哄抢走了。

到了晚上七点,福主庙前已经是人山人海,男女老少提着灯笼过来,都想目睹火龙的真容。简单的祭祀仪式之后,再在龙头、龙身、龙尾上插上香火,这个过程就叫“活龙”,这时鞭炮齐鸣,烟火齐辉,芙蓉村里如同白昼,火龙领着灯笼队伍就要向各家各户去送祝福。

火龙在前,灯笼队伍在后,黑夜中,几百只灯笼排成一条,也似一条长龙。让芙蓉村人感到神奇的是,近二十年来,每逢起灯之时,不管雨下得多大,火龙一出,春雨顷刻即停,即使天空乌云密布,待活动完毕,大雨才会倾盆而下,村民们有的说是天官赐福,有的说是上蓝王显灵,这都是他们美好的信仰。

村民们在自家门口等待,见火龙架临,便立即燃放烟花爆竹,以示欢迎,再用自家的香烛换取火龙身上带有灵气的香火,插在自家的神龛下、厨房里、猪圈旁,以求新一年的风调雨顺、六畜兴旺。

“累肯定有点累,不过能参与到这种活动,一年一次也不容易,所以感觉还是蛮开心的。意义就是好像自己对家乡更加有归属感,不会说在外面不想回来,只要能参加这个龙灯会,我们都会从外面赶回来,不会缺席。”村里在外地念大学的侯志鹏说到,今天他举着火龙在村里穿行了四个多小时,为这隆重的集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打着灯笼,一路行走,一路交流,一路祝福。“我们团聚在一起,这就表示人心齐嘛,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在的在北,在的在南,一年一回,好好地团聚一下,来庆祝庆祝”,村民李成福这样说道。他还告诉我们,明天中午,他还要准备二十来桌,请村里的人到他家里喝“团圆粥”。村民们约定,一年轮一个村民小组准备团圆粥,跟龙灯会一样,一直传承下去。

一盏盏灯笼,一束束烟花,照得芙蓉村如同白昼。今夜的芙蓉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们相信火龙会给他们带来好运,“蓝王”会赐予他们平安。今夜,他们聚在一起,为团圆、为收获、为美好的明天。一种民俗,一种祈福,一种乡愁。 (你的家乡有些什么有意思的民俗风情?欢迎大家关注头条号“南锅先生”与我们互动。)

    标签:
    评论信息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