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霁月
智能翻译对讲系统83种语言助力无碍交流,3D摄影真人手办3秒成相镌刻成都记忆,智能无人“深夜食堂”90秒呈上香浓大运咖啡,降温冰背心带来随时随地的冰爽体验……为提升大运会全民参与感、荣誉感和幸福感,营造“参与大运、支持大运、服务大运、奉献大运”的良好氛围。7月5日,“大运村科技赋能体验市民开放日”活动举行。
83种语言在线“同传”
3D打印机制作精心手办
走进大运村欢迎中心,一个个小小的“黑盒子”整齐地排列在服务台上。“这是大运村智能翻译对讲系统,搭载了新一代的AI翻译无障碍交流体系,采用神经网络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以及四麦克风阵列等多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整个大运期间全线提供83种语言在线互译、文本转换和语音合成服务。”该产品负责人介绍到,除了在欢迎中心、注册中心可“面对面”的互译,系统还将贯穿于村内通信网络,不论身在何方,都可实现“线对线”的无碍交流,真正实现沟通无边界。
翻译机
3D手办
在大运村科技服务工作站,体验团的目光锁定在一座“3D照相馆”,据悉,这是一项全新的黑科技,它可在3秒钟内拍摄800张全方位人物照片,再利用云端建模技术生成人物3D数字模型并传输至全彩3D打印机,打印出高精度的人物形象手办。不仅人物的动作、表情、着装都极其逼真,就连头发丝都清晰可见。“我们将诚挚邀请在大运会期间过生日的运动健儿前来拍摄,用3D打印制作一个mini的自己,记录在成都创造的非凡时刻,并将成品作为生日礼物送出。”产品负责人话音刚落,青少年志愿者陈可艺便发出感叹:“太棒了!这绝对是一份最有‘成都心意’的礼物。”
不仅有机械咖啡臂
还有制作热食的智能小吃机
磨粉、过滤、注水、冲泡、拉花……2只“机械咖啡臂”灵活又稳重,短短90秒时间内,一杯自带大运会限定拉花的咖啡便制作完毕,这吸引了体验官们纷纷驻足品尝,并对其口感风味赞不绝口。
据悉,该咖啡机不仅可制作美式、拿铁、卡布奇诺等多种口味,还可自选冷热,并对村内所有客群免费开放。
智能小吃机
智能小吃机制作的冬阴功大虾米线
在运动员餐厅,智能小吃机的“大厨”正有条不紊地制作美食,不到2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三鲜米线出炉。“智能小吃机器菜品多样,不仅有Q弹可爱的熊猫汤圆,还有担担面、冬阴功素粉、榨菜肉丝面、红烧牛肉、鸡肉小馄饨。”产品负责人介绍到,这款智能小吃机集全自动接单、烹饪、出餐、叫号等功能于一体,即便24小时无人值守也能根据消费情况分析及时补充生产,并完成自动清洗消毒及封装程序,可满足村内人员随时的用餐需求。
科技赋能生活
绿色清凉出行
炎炎夏日,在户外工作的大运会志愿者群体将如何应对严峻的天气挑战?
降温冰背心
在科技工作站内,体验团成员们还体验到了这样一件“黑科技”产品——由温江“智造”采用PCM(常用于航天领域的新型恒温材料)制成的降温冰背心,这将广泛运用于大运会志愿者群体,帮助其在“大运之夏”保持冰爽。据产品负责人介绍,降温冰背心具有存储和释放潜热调节剧烈温差的功能,是通过自身相态转换来进行吸热或放热,并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在服装周围形成温度相对恒定的微气候,实现温度调节功能,从而达到温度始终保持在18℃/23℃/28°C,相当于随身携带了一个“空调”,“使用时只需要把‘内芯’提前半小时放入冰箱,就可以在30多度的户外,持续提供2个小时的‘清凉’。”
“快看,路上这辆车是自动驾驶的!”伴随着一阵惊叹,一辆正在完成接驳任务的蘑菇车联自动驾驶巴士稳步而来。据产品负责人介绍,这是全球首款搭载“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自动驾驶前装量产巴士,环绕式座舱、车内多屏信息联动、新能源引擎助力,将在大运村带来极具未来科技且绿色环保的自动驾驶体验。“车辆拥有自主开发的汽车大脑能够安全高效地处理复杂的交通路况,其算力超1100TOPs,标配8颗固态激光雷达及多类型传感器,感知范围为200米,更可做到360度无盲区,极小障碍物识别仅15厘米,响应时间为0.1秒。”
体验团参观
市民张华感叹道,作为地地道道的成都人,很荣幸能作为市民参与进来,参观体验完后感到很骄傲,如果用2个词来形容这次旅行的最大收获,那一定是“科技为人”,“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无论是参赛运动员、随行工作人员,还是媒体嘉宾、志愿者,皆能享受在吃与行中科技赋能带来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