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4-30 现已经收录1784条最新资讯!
奇趣事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奇趣事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奇趣事 > 正文

普京身家超3000亿,穿名牌戴名表坐拥百亿豪宅,媒体称纯属招摇?

作者:aqi 来源: 日期:2025-4-30 人气:20 评论: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可以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2016年,英国媒体bbc拍摄了一篇名为《全景》的纪录片,以采访和挖掘照片的形式,探求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大帝,究竟有多少的“秘密财富”。

2021年,美国媒体“国际记者调查同盟”,向全世界披露一份高达3tb的名为“潘多拉的宝盒”的文件。那是一份各国财务数据泄露的文件,“国际记者调查同盟”在这份文件中,揭露了各国领导人所拥有的秘密财富,在这份文件中也包含了我们所熟知普京总统

根据这两份文件的披露,西方媒体们纷纷推测普京是各国领导人中最富有的。

并称:“他掏空了整个俄罗斯”

根据西方媒体的预估,福布斯今年颁布的世界财富排行榜中马斯克以2499亿美元高居榜首,而普京的财产比他还多,预估超过了3000亿美元。

那这位俄罗斯的拯救者,被称为大帝的总统先生,是否是像媒体说的这样,为了自己掏空了整个国家呢?

从克格勃之子到国家总统

克格勃是前苏联的情报机构,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出名最神秘的间谍机构之一。年幼的普京受到当时苏联著名作家瓦季姆·科热夫尼科夫的小说《盾与剑》的主人公约翰·魏斯的影响,萌生了成为一名间谍后报效国家的理想,并为此放弃了自己的体育生涯。

很多朋友不知道,其实普京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柔道运动员,他的教练拉赫林对于普京放弃柔道感到非常惋惜,并表示:

“如果他继续练柔道,我十分坚定的相信,他不仅能够成为整个苏联的冠军,他也一定会成为整个欧洲的第一名。”

但是一位优秀的柔道运动员,和一名堪称伟大的总统,我想没什么人会选择前者。

在理想的激励下,经过激烈的角逐后,普京考上了苏联最优秀的大学最热门的专业——列宁格勒大学的法律系。

大学时代,普京学习十分认真,堪称刻苦。他的各科成绩都是5分(苏联的满分就是5分),用他的话讲就是,“我会用5分说话!”

最后,神秘的克格勃向23岁以最优秀成绩毕业的普京打开了大门。

在克格勃内部的评价中普京被称为“完全符合苏联克格勃之父捷尔任斯基所定的,克格勃前身人员标准——头脑冷静、手脚干净、古道热肠”。

因此,普京在后来被人们称为“克格勃之子”。

普京在克格勃工作期间,被派往当时的民主德国执行间谍工作,和影视作品中的枪来炮往,刀光剑影不同的是,普京的间谍经历其实非常平淡,基本上都只是一些搜集情报,整理文件的文职工作,根据克格勃的工作记录来看,普京从未执行过任何的暗杀工作。

1990年,柏林墙被拆毁,普京回到了俄罗斯。

那个时候的俄罗斯受到苏联即将崩溃的影响,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普京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克格勃的间谍工作加入政坛,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马林斯克里姆林宫索布恰克的办公室的顾问。

1991年,苏联迎来了8月政变,这场以失败告终的政变,依然对这个伟大的联盟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年,苏联解体。

亲眼目睹自己曾为之奋斗的理想毁灭的感觉并不好受,普京变的更加沉默,也更加努力,很快他的机会来了。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自由派的领导人叶利钦并不被喜欢,任职俄罗斯总统期间他被很多人反对,在确定必须解除普利马科夫的政府总理职务之后,他开始寻找能站在自己身后的人,这一次,他选择了普京。

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受到叶利钦关注和重点提拔的普京,晋升速度比坐了火箭还快,1999年8月9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政府总理,普京正式成为叶利钦的接班人。

担任总理后的普京,首先为没有支持者的叶利钦,组建了一个自己的政党“国家团结联盟”,并借此帮助叶利钦赢得了俄罗斯国家杜马(俄罗斯议会下院)的选举。

叶利钦政府领导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失败,被称为是“俄罗斯军队的墓碑”象征着俄罗斯军事力量和国家实力的急剧衰落。

而在普京担任国家总理领导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他以雷霆手段完成了对车臣地区的全部占领,同时建立了对莫斯科中央政府绝对臣服的的地方基层政权,一雪前耻的普京成了整个俄罗斯的英雄。

2000年,叶利钦选择退出政坛,政绩斐然的普京顺利的赢得了总统大选,开启了自己辉煌的大帝时代。

拯救俄罗斯

“给我20年,我会让俄罗斯再次伟大”

这是普京竞选总统成功后对俄罗斯民众的承诺

西方曾经称赞,自由派倡导者叶利钦领导下的俄罗斯,是最好的俄罗斯,那个时代的俄罗斯人们享有绝对的自由。但是对于西方那群贪婪的吸血鬼媒体来说,他们只会称赞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存在。

实际上,对于普通的俄罗斯民众来说那时是最悲惨的时代,黑手党盛行,所有人都需要向黑社会缴纳保护费,当街杀人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寡头们和西方资本合作做空了整个国家,享有自由的只是哪些家财万贯,手握权力的“新俄罗斯人”。

普京执政之初,面临的就是叶利钦政府留下的,“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时期俄罗斯”的烂摊子。

俄罗斯政治体制继续变革。叶利钦依靠“家族”和经济寡头来帮助自己维持权力,但同时这两者也成为了他甩不脱的包袱,无法解决的腐败问题,使得俄罗斯的百姓无法信任政府七大寡头把控了俄罗斯的一切。

金融危机后卢布贬通胀率高达2510%,卢布大幅贬值,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一下子倒退了20年。

叶利钦政府还无视居民购买力,直接推翻苏联的一切政策强行推行私有化。贪婪的商人们以极低的价格将,俄罗斯总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的500家国有大型企业收归囊中,形成了俄罗斯难以摆脱的寡头群体,欧美国家乘此机会大快朵颐,瓜分俄罗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俄罗斯的平民百姓可谓是一贫如洗。

同时俄罗斯还深陷外交困局。除了和中国的关系是极少的亮点之外,俄美、俄欧关系问题重重,甚至俄罗斯一直倚为外交依托的独联体都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为了挽救危在旦夕的俄罗斯,他首先提出了自己的国家发展战略。

以1999年12月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2000年2月的《致选民的公开信》2000年7月的《国情咨文》这三份重要的政治文献为标志,普京提出了以俄罗斯传统价值观为基础的“俄罗斯新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普京特色的发展模式。

“俄罗斯的思想”分别是: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权威以及社会互助精神四点内容,借助新的思想,普京重新点燃起了俄罗斯人的爱国情结。

为了挽救经济,他抛弃叶利钦政府的“休克疗法”,提出“将市场经济和俄罗斯的现实结合起来。走适合自己的经济模式,建立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现有的经济微观基础后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

稳定好经济后,普京开始将屠刀举向横行无忌的寡头们了,据统计,俄罗斯的寡头们不超过1000人,他们的家族只占俄罗斯总人口的不到十万分之一,却拥有俄罗斯60%以上的财产。

普京首先针对的是七大寡头群体,他们的产业遍布俄罗斯,把握着整个国家的轻,重工业。通过收集证据,检举搜查,查封财产等手段,七大寡头被挨个收拾了。

而后又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控制其他小的寡头,让他们为国家服务。很好的解决了寡头控制国家的情况,又避免了经济因为过大的震荡而崩溃。

接下来普京的眼光要放到国际局势了。

对外战略

在2008年以前,美国和俄罗斯也有一段很长的蜜月期。

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曾经深情表白普京:

“普京这个人非常直率和真诚,他值得信赖,我能感受到他的灵魂。”

任职之初,为了缓解国内外的局势,普京在对美关系上实施了一系列战略妥协,例如,允许美军进驻中亚;对布什政府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反应温和;与美国签署对实际裁减战略核力量毫无约束力的《莫斯科条约》,对北约第二轮东扩采取默认态度。

双方在反恐行动上合作良好。

2004年以后,在俄罗斯外交战略中,中国的地位逐渐上升,两国能源合作受挫的消极后果得到成功化解,俄中关系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此后,俄中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加强了战略协作。两国关系迅速发展,每年都能跨上一个新台阶。

对此,普京公开表示:现在是中俄两国关系在历史上最好的时刻。

普京上台之后,积极推动独联体(独立国家联合体战略)外交,他不断强调:巩固独联体符合俄罗斯战略利益;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是复兴俄罗斯、保障国家安全及融入世界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也是俄罗斯外交活动优先的方面。

实际上,普京一直把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2000年12月24日在谈到对独联体政策时,普京说:“对于我们来说,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不是与独联体这个组织,而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过去是将来也是头号重点。”

通过这一系列的布局,普京完成了俄罗斯在国际关系上的稳定。

逐渐强大起来的俄罗斯再次成为了欧美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

2011年,拜登在克里姆林宫与普京会晤时,当时拜登还是副总统。他对普京说:

“看着你的眼睛,我觉得你完全没有灵魂。”

两国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彻底的撕破脸了,限制对方官员入境,查封财产都是小操作,把这位普京大帝彻底打倒,才是美国人最想干的。

这一次针对普京财产的留言就是西方专门策划的。

在沸腾的舆论下,俄罗斯政府公布了普京的个人财产。

普京全部财产折合成货币约5000万卢布(1卢布约合0.08元人民币),相当于人民币430万左右。

固定资产有:圣彼得堡的一套77平方米的小公寓与一间18平方米的车库;在莫斯科的一套153.7平方米的住所与一间18平方米的车库;还有两辆“嘎斯m21”老爷车、一辆“尼瓦”越野车和一辆汽车拖车。

在这份财产清单面前,我们不得不感慨,普京大帝真的是一位很清廉的官员了。

参考文献:

一份文件,牵出普京和情妇的“秘密财富”?美媒火速报道 南方前线

普京在位二十一年,现在有多少财产呢? 网易

普京带头“晒工资条”,年收入仅合86万人民币,背后暗藏哪些深意? 环球人物

    标签:
    评论信息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