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金融圈,硬核研究院(冯展鹏、彭卓)
春节长假结束, 硬核研报祝各位看官开工大吉,恭喜发财,财源广进。
春节前的一周我们硬核研报对于电影板块和原油板块进行了分析。 结合国内外疫情形势的变化以及相关政策,在相应的信号出现时, 提前对目标板块进行了较为准确的预测。 (详情请浏览2月10日《2021年“春节档”预售破8亿,“原年人”约你电影院见!影视板块机会来了吗?》及2月7日《拿什么拯救你,结构性熊市:一个品种期货飙涨,留意细分赛道的投资价值》)。
本文将对节后的电影板块做出新的研究和预判,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交流。
春节档电影火爆,但未能确立拐点
正如我们此前预计,春节档电影因“原年人”(原地过年的人)大增,出现了爆发性增长,电影票票价大涨还要靠抢,令业界为之一振。据统计,截至2月18日0时,春节档电影实时总票房已突破80亿元,远超往年同档期票房,同时刷新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全球单一市场周末票房等多项世界纪录。
截止到2月19日上午九点半, 《唐人街探案3》总票房37.69亿,分账票房34.39亿, 按照出品方万达电影34%的投资占比来看,约6亿的投资来计算,目前万达电影已经盈利。
而后来居上的《你好,李焕英》,凭借口碑爆炸,累计票房达32.70亿,分账票房29.91亿。但主要出品方北京文化、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该影片已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保底发行,保底票房收入为15亿元。截至2021年2月17日24时,北京文化来源于该影片票房的营业收入约为6000万元-6500万元。华谊兄弟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860万元-1031万元。
但注意到,如北京文化去年预计亏损额高达23亿,单单四季度亏损就达6.4亿-7.9亿,即使《你好,李焕英》大获成功,预计收益最终在1亿左右,对于公司目前内忧外患的情况或不能起根本性作用,是否能迎来公司的拐点仍需观察,短期注意回调风险。
从电影业整体来看,春节档的爆发对人们观影习惯有了一个新的刺激,“这部片要在电影院看才有效果”“电影院的氛围好很多”“听到隔壁哭了,我也忍不住眼泪打转”类似的影评屡见于评论区,这为今年电影业的整体复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今年值得期待的电影
由于去年大量影视作品延后,今年的电影名单出奇地让人期待。
国外定档今年的大片有:如迪士尼的新公主电影《寻龙传说》、《王牌特工:源起》、《007:无暇赴死》、《寂静之地2》、《黑寡妇》、《哥斯拉大战金刚》、《速度与激情9》、《毒液2》、阿汤哥的《壮志凌云2:独行侠》、《神偷奶爸前传》、漫威《永恒族》、《碟中谍7》、《蜘蛛侠3》、《黑客帝国4》等等。
国内的大片同样值得期待:如从演员到电影名上都延续了上一部IP的《误杀II》;胡歌的新电影《李娜》;葛优、雷佳音参演的《古董局中局》、易烊千玺参演的《中国医生》、《长津湖》、王俊凯参演的《749局》等等。
国内大片中,最为值得期待的电影必然包括,号称斥30亿巨资打造,由乌尔善导演的巨作《封神三部曲》。从2012年宣布《封神三部曲》的拍摄计划到2022年计划第三部《封神三部曲》的上映,乌尔善铺设了一个为期十年的构建封神宇宙和体系庞大计划。《封神三部曲》采取三部连拍的工作方式,从2014年开始写剧本,经历七年之久, 第一部已经定档2021年暑期档。
有意思的是,该片的出品方又出现了北京文化的身影,今年春节档北京文化出品的《你好,李焕英》牢牢占据半壁江山,而《封神三部曲》同样有可能成为北京文化以质量取胜的关键一战。此外,上述大片中不乏华谊兄弟、万达影业、中国电影等头部公司出品的电影,可以感受到影视业今年要打“翻身仗”的决心。
相信有不少朋友跟我一样仅仅看这些电影名称都已经激动不已。更为关键的是作为扰动2020年电影业最主要的因素正在消退,当前基本可以说危机已过。
截至19日,国内日新增确诊数已连续多天为0人(不含输入),高风险区清零,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亦连续五周下降。
随着影院上座率的逐步放开,以及大片的逐步上映,我们认为今年是电影业的复苏大年,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部分参考来源:澎湃新闻、中国青年网、游戏日报、越娱越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