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中国与俄罗斯按照年度合作计划,派出军队在日本海中部举行联合演习。此次中俄演习的课题是“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眼看中俄军队奔赴日本海,这可把一旁的日本吓得够呛。
中俄两国有着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美国。因此中俄双方的军演,剑锋直指美国及其一众盟友。日本是美国在东亚至关重要的盟友,还是美国遏制中国的马前卒。中俄的联合演习,对日本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就在中俄演习部队开赴日本海之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突然改变了对华态度,喊话中国,希望举行中日峰会。岸田文雄此举,是想与中国缓和关系吗?
一、来自北约的压力
近些年来,中国与美国的对抗愈演愈烈,美国费尽心机想要在亚太地区掀起一场遏制中国的对抗活动。而在遥远的欧洲,俄罗斯顶着美国、北约的压力,在俄乌战场上与乌军陷入焦灼战斗。
俗话说: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为什么俄罗斯以大国水平打个小国乌克兰,还打得如此艰难呢?这是因为俄罗斯对抗的是乌克兰背后的北约,而乌克兰只是北约操纵的傀儡。
持续一年有余的俄乌冲突给乌克兰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021年乌克兰GDP约为2000亿美元,其人口约为4379.3万人。
虽然经济持续低迷,但好歹日子还能过。可到了2023年,经历了一年多的战争摧残,2022年乌克兰GDP约为1047亿美元,比21年下降了29.1%,是乌克兰30多年来遭遇的最严重的经济下滑。
与经济的下滑相伴随的是乌克兰大幅增长的债务,乌克兰欠下的债务突破千亿,即将要与它的GDP持平。因为经济几近崩溃,泽连斯基将乌克兰的国有资产打包出售给了美国的贝莱德公司,让其帮助乌克兰战后重建和还清债务。
比经济的下跌更可怕的是人口的流失。根据乌克兰智库“乌克兰未来研究所”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23年5月,乌克兰常住人口仅为2900万,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有约850万人永远离开了乌克兰。
只要俄罗斯继续将这场战争打下去,乌克兰的损失还会更大。这场暂时还看不到尽头的战争,受损最严重的是乌克兰,而作为进攻方的俄罗斯,凭借着出口能源,日子过得虽然紧巴,但还算凑合。
真正让俄罗斯忌惮的是乌克兰背后的北约集团。根据俄罗斯《观点报》的报道,北约计划将4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扩充至30万人,并将其分为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以此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
北约第一梯队的10万人会部署在东欧沿线,一旦有战事发生,能在10日内整备完毕奔赴前线,第二梯队的30万人则需要30天的准备才能出发。除了扩军外,北约还实施一个大国帮扶一个小国的计划。
围绕着俄罗斯,北约组建了一道进可攻退可守的包围网,由德国负责立陶宛、英国负责爱沙尼亚、加拿大负责拉脱维亚、美国负责波兰。只需要看一看地图,就能知晓,北约已经把军队部署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
北约的这支军队当然不可能只是负责防御,而是时刻准备着向东入侵。为了应对当前的威胁,俄罗斯宣布在2023年将俄军总兵力从100万扩充至150万人。除了扩军外,俄罗斯还将组建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大军区,以此强化莫斯科和西部边境的防御能力。
正如二战时的苏德战争,莫斯科再度陷入了层层包围当中。除了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想要应对北约的军事威胁,俄罗斯就必须和中国增强军事合作。别忘了远东地区,日本和韩国也是一直虎视眈眈。
尤其是日本与俄罗斯有着领土争端。日本所称为的“北方四岛”在二战后被苏联所占有,时至今日,依然处在俄罗斯的实际控制之下。
这一领土争端迟迟未能解决,一旦局势有变,日本必然会配合美国的行动,在远东地区对俄罗斯实施突袭。如何才能遏制日本的野心呢?这就要靠中俄联合出手,对日“亮剑”。
二、中俄联合军演
日本知道以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与中国抗衡,更不用说中俄联手了。为了能够完成美国交给它的任务,即遏制中国,日本只能在外寻找“帮手”,北约就是最好的外援。
2023年7月11日,2023年度的北约峰会在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立陶宛曾是苏联的加盟国,在1990年宣布独立,是第一个站出来脱离苏联的加盟国,也是欧洲反俄的急先锋。
北约将这次峰会地点定在立陶宛,战略意图直指俄罗斯。作为一个东亚国家,日本被邀请参加了这次峰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兴冲冲地启程飞赴维尔纽斯,在北约的峰会上,大谈亚太安全,肆意宣扬“中国威胁论”,希望北约能够重视亚太地区。
日本想拉北约入亚的意图,早已经世人皆知,目的就是为了拉拢西方来“群殴”中国。日本向北约提议,在东京设立亚洲联络处,以此加强日本与北约的合作。但此计划遭到了法国的反对。
法国表示,此举可能会向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发出“错误信号”,法国反对将北约扩大到北大西洋以外的地区。马克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约是北大西洋组织,北约相关文件明确了“北大西洋”这一地理范围,而日本不在北大西洋。
北约入亚,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的就是法国,毕竟法国并不想真的与中国闹翻,没必要去趟东亚地区的浑水。要说维护欧洲国家的利益,还得是法国最为积极。此前马克龙就对中美冲突发表过看法,马克龙认为欧洲必须加强战略自主,不能成为美国的追随者。
最重要的是,欧洲国家应极力避免卷入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对抗。看来马克龙也是个明白人,但他的意见并不能左右欧洲,各国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有的国家想跟着美国一条道走到黑,难道其他国家还能拦得住它们?
日本想让北约在东京设立联络处的阴谋破产了,但岸田文雄此行可不是空手过归,日本与北约签署了《个别针对性伙伴关系计划》,加强了与北约的多方面合作。
2023年7月12日,为期两天的北约峰会落幕,岸田文雄回到日本还没有高兴太久,中国和俄罗斯要展开联合军演,地点还定在日本海的消息传来,岸田文雄再也乐不出来了。
2023年7月15日,中国发布重磅消息,参加“北方·联合-2023”演习的中方海上编队从青岛某军港启程,浩浩荡荡奔赴日本海。这次联合演习我国派出的战舰都参加过重大军事任务,可谓是经验丰富。
我方编队由052D型导弹驱逐舰“齐齐哈尔舰”“贵阳舰”;054A型护卫舰“枣庄舰”“日照舰”;综合补给舰“太湖舰”等5艘舰艇组成,以及4架舰载直升机。
7月18日,中方海上编队抵达预定海域,与俄罗斯的海上兵力顺利会合,双方按照既定计划开始了演习。值得注意的是,早在6月初,中俄就在日本海上空完成了联合空中战略巡航,如今又开展海上联合演习,无疑是为了应对北约的威胁。
在美国的主导下,北约毫不掩饰扩张到亚太的野心,这既是对俄罗斯展开的全方位包围,也是对我国周边安全的严重威胁。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中国成为了制衡西方霸权的重要力量,举行这次军演,就是要震慑住日本、北约这群宵小之徒。
这次日本勾引北约入亚没有成功,难保下次不会成功,美国许下的“北约不会向亚太扩张”的承诺,只是一招缓兵之计。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听信了“北约不会东扩”的谎言,结果被步步蚕食战略空间,最后只能发起军事行动,用武力来对抗北约的东扩。
俄罗斯的教训殷鉴不远,我国不可能再被美国的花言巧语给欺骗。
这次军演由中方主导并将演习地点定在日本海中部,就是要好好威慑一下日本。日本海可不是日本的海,别忘了美国离日本很远,中国离日本很近,中国的舰艇也能开到日本的家门口。
三、日本的态度
日本海在中国古代被称为鲸海,这是一片西太平洋的边缘海,被日本列岛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朝鲜半岛所包围。日本海并不是日本的海,而是公海,也就是说各国船只可以自由通行津轻海峡、宗谷海峡、对马海峡,在日本海内航行。
作为东亚狠国的朝鲜一直都与日本不对付,朝鲜进行的导弹试射,往往将日本海当做目标,每次朝鲜的弹道朝日本方向飞来,都会引起日本政府的一阵惊慌。对于朝鲜的行为,日本多次表示抗议,然后并没有什么用。
谁让日本海是公海呢,日本也管不了其他国家的行为。作为战略通道高度集中的国际水域,日本海的宗谷海峡、对马海峡、津轻海峡事关中俄两国的战略安全,这次的军演就是体现了中俄两国对共同核心安全的关切,以及维护国际战略通道安全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遏制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勾结在一起,屡屡举行联合军演。在2023年6月,美、日、澳、加四国首次在中国的东海海域举行联合演习,美国说是旨在加强各国海军的联合作战能力,实际上就是为了在中国家门口耀武扬威。
当美日澳加在东海上进行演习时,却突然多出了一国。美国国防部发布现场照片,声称中国派遣军队参加了美日澳加的联合演习。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4艘我国战舰对美日澳加的演习进行了“贴身围观”。
不过这可怨不得我们,谁让美国跑到了中国家门口。我们派出战舰进行巡航,有什么问题?美国不想让我国围观它们的军演,完全可以跑得远远的。
相比于美国“人多势众”的联合军演,中俄的演习规模通常没那么大,但这也足够一旁的日本提心吊胆了。敢怒不敢言的岸田文雄一反常态,在7月18日突然喊话中国,希望能举办中日峰会,给双方一个交流意见的平台。
中日关系往往受到中美关系的制约,当美国与中国发生冲突时,日本第一个冲上前对我国龇牙咧嘴,可等到美国向我国释放缓和关系的信号后,日本也紧随其后,想要修复与中国的关系。
在中俄举行联合军演之际,岸田文雄想要与中国交流谈话,无疑是感受到了压力,嗅到了危险的气息。由于中日关系急转直下,中日之间的沟通渠道皆被关闭,上一次日本首相访华还是在5年前的2018年。
眼看美国相继派出布林肯、耶伦等高官访华,与中国展开交流,日本也坐不住了。作为美国的“忠实跟班”,美国怎么做,日本就亦步亦趋。但日本政府也不敢做的太过火,美国能说的话、能做的事,日本并不能做。
为了防止美国之后的态度发生转变让日本下不来台的情况出现,日本只是说些委婉的话,但并没有做出任何试图与中国改善关系的举措。
对于岸田文雄放出的“烟雾弹”,我们完全不用当回事。中美对抗不会因为美国高官的访华而结束,与之相反,我国要做好长期与美国对抗的准备。至于日本的那些小心思,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随着美国、北约的包围网进一步缩紧,俄罗斯越发感觉到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相信在之后,中俄的合作会再上一层台阶。
不论是军事、经济还是政治领域,中国和俄罗斯都必须紧密合作,才能与美西方抗衡。任何一方的单打独斗,最终都有可能落败。